九游体育官网39年冷作工生涯,让他能轻松应对各种钢结构变形;数十项国家级发明专利,可让百吨钢梁在他手中犹如玩具般轻松翻转;扎根八桂大地近20年,他创造多个广西冷作工行业第一。
冷作工又称铆工,是一种把板材、型材等材料通过焊接、铆接等加工方法制作成钢结构的制作工种。铆工是金属构件施工中的指挥者,所有工业设备的外壳、框架、管道、桥梁、船舶、车辆、航空等都与之密不可分,足见其在工业领域的重要性。
南足刚是个“铆二代”,父亲曾是武钢有名的铆工。18岁时,父亲退休,南足刚子承父业,也加入了铆工行列。1984年,22岁的南足刚开始崭露头角,“凡是难做的活,领导都找到我,结果我也做好了。我不能比父亲差!”
2010年10月,受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委派,南足刚到防城港中一重工有限公司主管车间钢结构制造工作。从此,他扎根八桂,书写了一个又一个职业传奇。
尽管冷作工被比喻为“钢铁裁缝”,但是钢板不像布料,一旦出错便是巨额损失,甚至与之相关的组件都会受到牵连。强烈责任感的驱使下,南足刚把每个工件当作艺术品对待,不放过丝毫误差;他善于钻研学习,攻坚克难,不断创造出新的成就。39年过去,他珍藏的国家发明专利、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已达数十项,成为广西钢结构制作领域里的领军人物。
在广西,许多地标性建筑都留存着南足刚的精湛技艺。其中,广西南南铝业钢结构工程是他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之一。
2012年,中一重工承接南南铝业工程一区、二区钢结构生产任务。这是中一重工成立以来,承接规模最大、工艺最复杂的钢结构项目。其中,吊车梁系统中大吨位的大型箱型梁,截面高4.858米、宽3.26米,单件箱型梁长42米,重达244吨,被誉为“中国西南第一梁”。如果这根超大的箱梁拿不下,整个项目工程将无法推进。
真正进入施工期,工程的施工难度又远超预期:质量超重,翻转焊接中易变形,公司的两台吊车几乎抬不动、转不动;跨度长,要求同步作业;焊接点多,焊接工艺复杂,尤其两端箱体均要求一次焊接完成,且为隐蔽焊缝。
南足刚没有退缩,他带领团队将整个结构进行合理分段,提出利用边角余料制作一个专门的装置进行翻面的想法,并进行了试验。最终,他发明的“重型钢梁翻转装置”解决了难题,获得国家专利。
2012年6月,“中国西南第一梁”成功制作并吊装,标志着广西钢结构施工技术进入国内一流水平。
这仅是南足刚众多杰作中的一件。在柳州会展中心项目、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新航站区旅客过夜房项目、崇左市体育中心项目等工程,南足刚及其团队均实现技术突破,多次获得相关领域的奖项与专利。
在南足刚这个“铆工老将”的带领下,中一重工完成了若干个“第一次”,竞争力在广西钢结构市场上一直位居前列。
2009年,南足刚初到中一重工时,大部分工人参加工作时间还很短,对工艺不熟练,甚至根本没见过复杂的钢结构工艺。南足刚制作电子课件,亲自操作演示,通过直观生动的方式,大量反复讲解制作规范和制作工艺。
为迅速提高职工队伍的技术水平,南足刚成立了“南足刚创新工作室”和“职工创新工作室”。他将毕生所学的冷作工专业技能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短短几年时间,通过导师带徒、集中授课和现场手把手指导等多种形式,培养了冷作工学徒200余名。在他的“传帮带”下,一批批年轻的冷作工成长起来,不少人已是公司的顶梁柱。
提起技艺传承,这位已过“知天命”年龄的“老师傅”还有着更长远的打算:“退休前我将把所有技术、经验、发明专利做成APP,以后就算我不在了,年轻人一打开APP就能学。我会将绝技绝活毫无保留地传给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