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工程是指一个工程项目从咨询、投资、招投标、承包(包括分包)、设备采购、培训到监理各个阶段的参与者来自不止一个国家,并且按照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的工程。
国际工程是一种综合性的国际经济合作方式,是国际技术贸易的一种方式,也是国际劳务合作的一种方式。国际工程主要有以下特点:
国际工程是一项跨国性的经济活动,涉及到不止一个国家和参与单位的经济利益,因而合同中各方不容易互相理解,容易产生矛盾与纠纷。
严格的合同管理。由于不是一个国家参与,就不大可能完全靠行政管理,而是采取国际上业已形成多年的、行之有效的一整套合同管理办法。使用这套办法从工程准备到招标,虽然花费时间较多,但却为以后订好合同,从而在实施阶段严格按照合同进行项目管理,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风险与利润并存。国际工程是一个充满风险的事业,每年国际上都有一批工程公司倒闭,但是国际工程市场也有一定的利润,因此一个公司要在这个市场中竞争与生存,就需要提高公司本身的素质。
国际工程市场是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到国外去投资、咨询、承包开始的,他们凭借着雄厚的资本、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水平以及多年的经验,占有绝大部分国际工程市场,因而发展中国家要打入这个市场就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国际工程咨询业务是贯穿于工程项目决策和实施过程的业务,一般可以包括:项目前期阶段的咨询业务、项目准备阶段的咨询、项目实施阶段的咨询、项目运营阶段的咨询。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行业发展滞后于中国国际工程承包行业,总体稳中有进。1994年,中国有两家企业首次进入ENR国际工程咨询200强榜单——中国冶金建设集团(154名)和中国石化建设公司(198名)。这个时间大大晚于中国承包商进入ENR国际承包250强名单的时间,而且企业排名比较靠后。
2011年-2020年,入围ENR225强的中国工程设计公司的年度国外总营业收入从22.78亿美金提升到了37.86亿美金,在ENR225强的总国际咨询营业额徘徊在650-700亿美金的背景下,可以发现中国的工程咨询行业一直是在稳步发展提升的。
国际工程承包是一项综合性的国际经济合作方式。它是指从事国际工程承包的公司或联合体通过招标与投标的方式,与业主签订承包合同,取得某项工程的实施权利,并按合同规定,完成整个工程项目的合作方式。通过国际承包工程,可以实现技术、劳务、设备及商品等多方面的出口,不仅能多创外汇,而且具有一定的政治影响。
2020-2021年,受全球疫情爆发的影响,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及新签合同额明显下降。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9996.2亿元,同比下降7.1%(折合1549.4亿美元,同比下降0.6%);新签合同额16676.8亿元,同比下降5.4%(折合2584.9亿美元,同比增长1.2%)。
2023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在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市场需求变化的背景下,展现出了显著的韧性和成长能力。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从2023年1月至11月,中国有1035家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新签合同8472份,合同总额达到1777.2亿美元,尽管这一数字同比下降了9.2%,但完成的营业额却同比增长了1.7%,达到1356.6亿美元。
在“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榜单上,81家中国内地企业上榜,比上年增加了2家,这些企业的国际营业额总计达到1179.3亿美元,占到了榜单企业海外市场总收入的27.5%,同比增长了4.4%。这一数据不仅展示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反映了中国企业在全球工程承包市场中的重要地位。
市场分布方面,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市场。2023年新签合同额中,亚洲市场占比为50.4%,非洲市场占比为32.2%,显示了这两个区域的市场潜力。特别是非洲市场,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了7.8%,而北美市场的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更是达到了37.5%。这一增长趋势表明,中国企业正在积极开拓和深化在这些区域的市场影响力。
行业格局方面,中国的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在各个领域中,交通运输、一般建筑、电力工程和石油化工仍然是主要的业务领域,其中,交通运输新签合同额占比为23.4%,一般建筑占比为22.3%,显示出这些领域的核心地位。完成营业额的分布也反映了相似的格局,其中交通运输、一般建筑、电力工程和石油化工四大领域的业绩均呈现增长。
此外,中国企业在制造加工设施建设、电力工程、水利建设等领域的合同额业绩增速较快,表明中国企业在这些技术和资本密集型领域的竞争力在不断增强。同时,废水处理和石油化工领域的完成营业额增速也较快,这反映了这些领域市场需求的旺盛和中国企业的快速响应能力。
总之,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在2023年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不仅在传统领域保持了稳定的市场份额,还在新兴领域和地区显示出强劲的增长潜力,继续巩固和提升了中国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中的地位。这些发展趋势预示着中国企业将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中继续扮演关键角色,为全球经济增长和国际合作贡献力量。
钢材是工程行业最重要的原材料,也是产品成本构成中的主要部分。一般来说,直接钢材占到工程产业产品成本的13%-15%;若再加上液压件、发动机、外购件等配件用钢,全部钢材约占到工程产品成本的30%以上。
2017年,钢材产量有所下降,这是因为国内钢铁去产能,加之环保限产、严查中频炉及地条钢等举动抑制了国内钢材产量的释放。2021年钢产量为133666.8万吨,增速为0.9%。在双碳目标下,未来钢铁发展趋势将向着节能环保、绿色发展方向发展。
2021年以来,中国钢材价格持续上涨,2021年9月末,中国钢材价格指数为158点;首先是由于钢材需求量增速较快所造成的;其次是因为在双碳目标的指导下,钢铁行业开工率低,钢铁库存下降,导致钢材价格上涨;另外是由于我国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所引起的。
然而,2022年4月份以来,我国钢材价格却出现下降趋势。这是多重因素所造成的,首先高温频发,暴雨天气不断,使得室外建筑行业受到严重影响,间接影响到了钢材的需求,导致价格下降;其次受俄乌战争的影响,作为全球第五大钢铁生产国的俄罗斯,受到西方世界的限制,只好以75折的优惠价格出口到了中国。4月份,俄罗斯对华出口钢材总量突破40万吨,2021年全年这一数字只有8.4万吨,增幅达惊人的5倍;再次,美联储加息,使得大量资金从资本市场抽逃,进一步导致了钢材价格的下跌。最后,作为钢铁产业链下端的房地产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已经迎来了发展的拐点,开启了下行的通道,间接导致了钢材需求量的下降。
中国工程机械种类繁多,是全球工程机械产品类别、产品品种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营业收入整体呈上升趋势,2021年营业收入为8000亿元。
叉车是机械化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的高效设备。2021年叉车销量达到109.94万台。在“节能环保,绿色环保”的国家环保政策驱动下,电动叉车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中国是全球重要的电动叉车出口国,产量约30%出口国外。整个叉车行业将向着电动化、智能化、行业集中化方向发展。2021 年,挖掘机销量为34.28万台,其中三一重工挖掘机械销售收入 417.5 亿元,国内市场上连续 11 年蝉联销量冠军,挖掘机市场份额持续显著提升,销量突破 10 万大关,连续两年居全球第一。
由于海外市场空间广阔,中国各大工程机械类企业纷纷推进国际化战略,中国工程机械出口金额整体呈上升趋势,2020年,受疫情影响出口金额有所下滑,2021年开始反弹,出口金额为340亿元。伴随国内国际工程行业在海外市场的不断拓展,国产品牌的海外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工程机械出口有望持续稳健增长。
从中国工程建设行业上市公司工程建设业务业绩来看,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企业等工程建设业务营收规模庞大,其中又以中国建筑为最。中国建筑2020年工程建设业务营收超过了1.3万亿,同时中国建筑在ENR“全球最大250家承包商”排名中多年位列第一。工程建设行业上市公司工程建设业务毛利率水平普遍较低,平均保持在10%左右。从资产负债率角度来看,工程建设行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整体水平在70%左右。
巴基斯坦承包工程市场管理相对宽松,外国承包工程企业进巴只需在巴工程理事会(PEC)注册即可,但注册费用和要求要高于本地企业,并原则上允许外国自然人在当地承揽工程承包项目。不过,外国承包商在巴不可承揽涉及武器、高强炸药、放射性物质、证券印制和造币等工程项目,除非获政府特殊批准。
巴基斯坦对中国是特殊友好,是我国“一带一路”沿线重要支点国家,中巴经济走廊则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先行先试项目和示范性工程,并且先后签订了《贸易、经济合作和科学技术合作协定》、《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等多个协议。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我在巴新签工程承包合同额70.6亿美元,同比增长63.4%;完成营业额96.7亿美元。
目前,我国企业在巴工程承包业务主要集中在电力工程、交通基础设施、油气资源开发等领域,并且已完成重点投资合作项目有萨希瓦尔燃煤电站、卡西姆燃煤电站、中巴跨境光缆、等项目,在建工程项目有卡洛特水电站、达苏水电站、巴沙大坝、拉合尔橙线轨道交通、默拉直流输电等项目。
马来西亚重视对高速公路、港口、机场、通信网络和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在“第十一个马来西亚计划”(2016-2020年)中为马来西亚经济社会发展制定了多项举措,加强基础建设,支援经济扩张是该计划的六大策略之一。而企业在马来西亚承包项目时需要注册成立建筑工程公司,需要得到马来西亚建筑发展局(CIDB)批准,同时还要获得建筑承包等级证书。
CIDB根据企业实有资本金的不同,对承包商划分为7个等级(G1-G7),马政府对各等级承包商可投标项目的金额做出明确限定。
此外,根据马财政部和工程部公共工程局要求,承包商如要竞标和承揽政府项目,除向CIDB注册外,还需向承包商服务中心(PKK)注册;对于私人项目,承包商无须再次注册。PKK注册是承包商依照实有资本/最低累计资本划分为6个级别(A-F),要求并不严格。同时,承包商与业主签订承包合同后,需向马建筑业发展局(CIDB)申请办理施工许可证,并由其查验承包商资质和监督审查项目进展情况。
目前,我国企业在马来西亚发展多年,建筑企业数量超过100家。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企业在马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73.3亿美元,位居全球第7位;完成营业额73亿美元,居全球第3位。
赞比亚政府十分注重基础设施和交通领域投入,并且允许外国投资者参与当地基础设施投资。外国投资者参与赞比亚基础设施合作的主要模式是EPC及EPC+F,暂无成熟的PPP和BOT模式的案例,但是根据赞比亚公路发展局的规定,外国承包商获得赞比亚政府公路工程之后,需将20%的工程分包给当地承包商,而且不同政府部门实行20%工程分包的状况是不同的。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9年,中国企业在赞比亚新签合同额22.09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5.75亿美元,劳务人员8906人,工程企业约有50多家,政府招标的项目,中国企业的份额达到了50%左右。不过,由于赞比亚大型基建项目市场需求缩减,政府不再出具主权担保,且各金融机构对赞比亚信用评级降级,导致融资项目推动也十分困难,所以中国企业在赞比亚多个项目融资流程受阻,企业被迫暂时停工。
国际工程行业的商业模式是指业主与施工企业之间以合同为纽带,就工程项目的前期策划到工程建设乃至工程竣工后经营管理全过程所采用的商业交易方式,其核心在于业主和施工企业在交易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和风险分配。
根据国际工程项目运行的9个主要环节和要素,结合国内工程项目的建设程序,对国际工程的主要程序和主要环节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以下将展开对国际工程中各主要要素组合而成的常用商业模式的介绍。
从理论上讲,上述9个要素可以任意组合形成各种新型的商业模式,组合方式往往取决于业主的需求和市场环境的变化。
就国内目前的市场环境而言,较常采用的一些商业模式就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EPC(设计-采购-施工/交钥匙工程)模式、BT(建造-移交)模式、BOT(建造-经营-移交)模式,其基本趋势是作为出资人的业主的具体的工作越来越少,承包商的具体工作和责任越来越大。
换言之,市场要求现代施工企业具有全方位的、立体的、综合性的能力,而施工企业一旦拥有这样的综合能力和信用,就意味着其可以获得比仅仅承揽工程施工更多的利润,而那些仅有施工能力的企业,除非其施工内容具有不可替代性,否则很难完全适应市场需求,甚至会在市场中走投无路。
国际工程中,除了EPC、BT、BOT三种模式以外,常见的还有以下几种模式:
在该模式中,业主要求承包商完成勘察、施工图设计,并完成全部的工程建造。因而对于承包商而言,一方面可以获得施工利润,另一方面还可以获得优化施工图设计所产生的利润,该模式中的工程价款明显比单纯施工总承包的利润高,但是,这样的模式需要承包商在具备相应施工资质的同时,还要具备设计的资质和能力,或具备整合相应设计资源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实践中,如果业主不同意施工企业和设计单位联合投标,则必然产生施工企业与设计单位之间的并购问题,对此,施工企业应当提前有所准备。
与D+B模式相比,P&DB(采购、设计、建造)模式增加了采购环节,在这样的模式中,业主将工程中的材料采购,甚至设备采购全部交由施工(或设计)单位完成,因此该模式中的施工(或设计)单位专业化施工能力已经得到了业主的认可,也就是说P&DB模式比较适合专业性的工程项目,如:发电厂、铁路等工程的建设。
这是一种专业化程度更高的商业模式。业主与其说让承包商来施工,不如说是引进了一个长期合作伙伴。一般来说政府会引进专业的团队进行策划、勘察设计、施工直至最后的经营。政府需要的是实现其对选民的承诺,而企业需要的是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如果施工企业有这样的能力,一经签订了EBO合同,就完成了从施工承包商到物业经营者的升级转型,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长远的角度看,对于各国政府来说,EBO模式更值得广大施工企业关注。
与其他商业模式不同的是,PMC模式中承包商需要完成业主委托的许多工程管理工作,采用这种商业模式的前提条件是合同双方都具备高度的信任度,并且,施工企业具备工程管理的能力,尽管目前具备这种条件的情况不是很多,但,这样的模式对不善于管理工程项目的业主来说非常适合。在全资国有承包商与政府之间可以采用这样的模式,只要企业和政府之间有很高的信任度,并且施工企业也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就完全有可能实现。
在国际工程行业中,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在不断地改变行业的面貌。从传统的建筑技术到最新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技术,工程行业的技术进步为全球基础设施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以下是这一行业中一些关键技术发展的简介:
BIM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技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表现建筑物的物理和功能特性,不仅优化了设计过程,还改进了建筑的建设和管理。BIM使得项目团队能够在建设前通过3D模型预览建筑项目,有效预测潜在问题,从而减少错误、节约成本并缩短项目周期。
随着技术的进步,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工程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无人机(UAV)在土地测绘和监控建设现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自动化机器人则被用于执行高风险或重复性高的任务,如焊接、材料搬运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增加,绿色技术在国际工程行业中变得极为重要。这包括使用可再生能源、绿色建材和实施节能措施。例如,太阳能和风能被广泛用于供电,而新型的环保材料如再生混凝土和生物基塑料则用于建筑中,以减少环境足迹。
AI和大数据技术正在逐步改变工程行业的运作方式。通过大数据分析,工程师可以获得更准确的市场预测和风险评估。人工智能在设计优化、项目管理和设施运维中的应用也日益增多,例如AI可以通过分析历史数据来优化设计方案,预测设备维护时间,从而提高运营效率。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行业合作成为推动工程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工程行业与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其他领域的融合,为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对国际工程行业的各个专利申请人的专利数量进行统计,排名前十的公司依次为:中材国际、中工国际、北方国际、中钢国际等。
国际工程行业的技术发展正朝着更加数字化、自动化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这些技术的进步不仅提高了工程项目的效率和质量,也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预计未来这些技术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财务比率分析:这是一种常用的财务分析工具,通过计算各种财务比率(如流动比率,债务比率,盈利率等)来评估公司的财务表现和健康状况。这些比率可以帮助分析者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以及比较不同公司或同一公司在不同时间段的表现。
现金流量分析:现金流量是公司运营的生命线,特别是在工程行业中,由于项目周期长,投入大,现金流的管理尤为重要。现金流量分析帮助分析者理解公司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以及其对公司运营和财务健康状况的影响。
预算分析和预测:在工程行业中,预算管理尤为重要,因为工程项目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通过预算分析,公司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预测未来的财务需求,以及监控实际支出与预算之间的差距。
投资评估:对于工程行业的投资项目,需要进行详细的投资评估,包括投资回报率(ROI),净现值(NPV),内部回报率(IRR)等财务指标的计算和分析,以决定项目是否值得投资。
风险分析:工程项目往往具有高风险,这就需要进行风险分析,包括对财务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等各种风险的识别,评估和管理。
这些方法通常需要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和所在地的经济环境进行分析。在国际工程行业中,还需要考虑国际经济环境,汇率风险,国际贸易政策等因素。
国际工程行业估值方法可以选择市盈率估值法、PEG估值法、市净率估值法、市现率、P/S市销率估值法、EV企业价值法、EV/Sales市售率估值法、RNAV重估净资产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DDM估值法、DCF现金流折现估值法、红利折现模型、股权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无杠杆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净资产价值法、经济增加值折现模型、调整现值法、NAV净资产价值估值法、账面价值法、清算价值法、成本重置法、实物期权、LTV/CAC(客户终身价值/客户获得成本)、P/GMV、P/C(customer)、梅特卡夫估值模型、PEV等。
根据联合国贸发组织(UNCTAD)发布的最新数据,预测2021年世界商品与服务贸易额将达到28万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23%,较疫情前水平增长11%。在货物贸易大幅增长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受制于人员流动的困难,2021年服务贸易额尽管可能达到6万亿美元,但仍稍低于疫情前的状态。2022年后,全球的经济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疫情形势依然不明,外部市场环境复杂和不确定,世界贸易将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根据海关总署发布最新数据,2021年中国货物进出口额39.1万亿元,增长21.4%。其中,出口21.73万亿元,增长21.2%,进口17.37万亿元,增长21.5%。辣眼的成绩背后透露出了些许对未来的不确定,与中国经济增速一样,货物出口增速在2021年呈现出逐月下降趋势,加上22年中美反向升降息形势下,经济环境的变化可能对外贸产生不利的冲击。
国际工程经历了2020年的快速下降(营收下降9.8%,签约下降1.8%),中国的国际工程仍面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严重冲击;部分地区安全形势与公共卫生环境恶化;克服人员跨境流动的重重阻碍;顶着物流及原材料价格的暴涨与本币的升值压力“防疫生产两手抓”,2021年的签约与营收依然迎来了难能可贵的双增长。
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549.9亿美元,新签合同额2530.7亿美元。
根据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发布的信息,2021年1-10⽉,交通、电⼒、⼀般建筑三⼤⾏业合计新签合同额、完成营业额分别占到业务总额的62.8%和64.9%,继续保持稳定。其中,一般建筑工程受疫情影响较小,业务保持稳定,并稍有增长;基于全球减碳共识及我国承诺“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电力行业业务出现新签合同额和完成营业额同⽐下滑,项⽬构成发⽣变化,传统⽕电项⽬完成营业额同比下降21.5%,以光伏、⻛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以及蓄/变电站、输变电业务正成为电⼒领域新的增⻓点。
2021年从区域划分:1-10月,亚洲市场新签合同额751亿美元,占⽐43.6%大幅下降(2020年占比56%);完成营业额638亿美元,占⽐55.2%(2020年占比57.2%)。
其中,印尼、越南、⻢来⻄亚、菲律宾等国表现突出;⾮洲市场新签合同额554.4亿美元,占⽐连续3年上升,达到32.1%(2020年占比26.6%);完成营业额287.9亿美元,跌⾄24.9%(2020年占比24.6%),⾮洲市场新签项⽬多、融资落地难的特点更加突出;欧洲市场表现不俗,在乌克兰、塞尔维亚等东欧国家业务增⻓的拉动下,继2020年营收实现逆势增长34.1%后,继续排列为第三⼤区域市场,市场份额有所增加;拉美市场新签合同额和完成营业额均⼩幅增⻓,但部分领先的BOT项目疫情期间依然实现签约、开⼯或运营,成为业务模式亮点。
2023年,中国国际工程行业面临着多重风险,这些风险从市场竞争的加剧到工期延误、供应链危机等方面,都对行业的稳健发展构成了挑战。
在市场竞争方面,国内外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加剧,尤其是在亚洲和非洲市场。这不仅导致了中国企业的海外市场空间收窄,还引起了利润率的下滑。随着发达国家在全球基建领域的持续布局,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挑战日益增加。
工期延误是另一个主要风险,由于疫情带来的国际旅行和物流限制,许多工程项目无法按计划进行。这种延误不仅影响了项目的完成时间,也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压力。供应链危机同样严峻,2022年以来,由于国际政治经济情势的不稳定,全球供应链遭受重创,原材料和物流成本急剧上升,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收益。
在融资方面,国际基建项目面临的挑战尤为突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债务水平上升,融资成本增加,这对项目的资金来源和成本控制造成了压力。同时,全球经济复苏的缓慢和贸易投资环境的恶化也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构成了阻碍。
此外,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也为中国企业带来了风险。从俄乌冲突到其他地区的政治不稳定,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在建项目的安全和资产安全。另一方面,全球对中国企业的监管也日益趋严,合规经营的挑战和诉讼风险不断增加,特别是在环保和社会责任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中国国际工程行业虽然面临种种挑战,但通过提高管理和操作九游会网址大全的灵活性、增强供应链的稳定性及适应国际市场的能力,依然有机会克服这些风险,继续在全球工程承包市场中扮演重要角色。此外,随着全球对绿色低碳发展的需求增加,中国企业也需要加快向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转型,以适应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
在分析中国国际工程行业的竞争状况时,可以运用波特五力模型来深入了解各种市场力量如何影响行业的竞争格局。以下是基于波特五力模型对该行业的竞争分析:
中国国际工程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工程项目。同时,国内企业之间的业务越来越同质化,竞争也日益加剧。此外,国际上的大型工程公司如贝赫尔、弗卢尔等也在全球范围内与中国企业争夺市场,增加了竞争的复杂性。
虽然国际工程行业的门槛相对较高,需要强大的技术力量和资金支持,但新兴市场国家的企业也在逐渐增加其在国际市场中的影响力。例如,印度和巴西的工程公司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的活跃度逐步提高,他们在成本控制和地缘优势方面对中国企业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在国际工程行业中,服务和解决方案的替代品较少,但技术创新如模块化建筑和绿色建筑等新兴技术,可能改变传统的建设方法和流程。这些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影响对传统大型工程服务的需求。
在国际工程项目中,供应商包括原材料供应商、设备制造商和技术服务提供商。由于原材料和设备常常具有不可替代性,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强。此外,随着全球供应链的波动,如疫情和政治冲突等因素,供应链的稳定性对工程项目的影响增大,供应商的影响力也随之增强。
国际工程项目的客户主要是政府或大型跨国企业,他们在项目承包和资金支配上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客户对价格、质量和工期的严格要求使得承包商面临较大的成本和运营压力。然而,中国企业通过提供综合竞争优势如成本效益、快速建设能力等,试图增强自身的议价地位。
通过这五个力量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国际工程行业在全球市场中既面临激烈的竞争,也有众多的机遇。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国际运营能力,同时,应对供应链风险和市场需求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1)中国建筑:正式组建于1982年,是我国专业化发展最久、市场化经营最早、一体化程度最高、全球规模最大的投资建设集团之一。中建集团主要以上市企业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中国建筑,股票代码601668.SH)为平台开展经营管理活动,拥有上市公司8家,二级控股子公司100余家。
(2)中材国际:是国资委所属中国建材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公司在整合中国水泥技术装备工程业主要优势资源的基础上于2001年改制成立。中材国际主营业务是水泥技术装备和工程业务,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水泥工程系统集成服务商之一。
(3)中工国际:于2001年5月22日成立,2006年6月19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中工国际拥有主要经营性子公司9家,包括8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工国际承担了数百项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编制修订工作,并在工程相关领域累计获得了千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公司在境内设立分支机构 40 余家,境外设立分支机构 70 余家,境内外员工近万人(含外籍员工)。
面对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供应链变革、通货膨胀等挑战,国际工程行业的未来发展预计将经历多方面的影响。当前的全球经济环境为国际工程市场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全球经济增速预计将从2022年的3.5%降至2023年的3.0%,并在2024年进一步下降至2.9%,这一增速远低于2000至2019年间的3.8%历史平均水平。
供应链的重大转型,尤其是向区域化和本土化的趋势,正深刻影响国际工程行业的复苏。例如,欧盟推动的《关键原材料法案》等政策,旨在减少对单一第三国的依赖,通过提高原材料的国内加工和回收率来确保资源的安全、多样、经济和可持续供应。这要求工程企业在原材料采购、成本控制以及与供应商的合作方面做出相应调整。
同时,持续的通货膨胀也对行业发展构成制约。随着原材料、设备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工程项目的总成本随之增加,进而可能影响项目的预算和实施进度。此外,通货膨胀导致的融资成本增加和汇率波动,增加了国际工程合同定价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润率。
2024年,全球多国将进行总统选举,这些政治事件可能重塑国内外政策和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为国际工程行业带来新的市场动向和商业合作机会。美国、德国、法国等国的选举结果将直接影响其基础设施建设政策,从而影响国际工程市场。
此外,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推动工程行业的创新发展。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等正在推动工程施工朝智能化、精准化和低碳化方向发展。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还促进了国际项目的跨界合作和管理模式的创新。
在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全球范围内的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将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绿色可持续的项目将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不仅符合全球环保趋势,也将成为企业竞争的新标准。
千际投行认为,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国际工程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仍然广阔。通过适应全球经济和政治的变化,以及积极拥抱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国际工程企业有望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